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家庭煮夫曾經為 Sourdough 正名 ;
有熱心的讀者這麼告訴家庭煮夫:
我覺得不能單純把 Sourdough 說成是Wild Yeatsㄟ,
而且 Sourdough 在一些地方已經變成一種傳統 (不一定是好吃) 的象徵,
例如:San Francisco 的 Sourdough 就是一種傳統的重要食物,那種酸味正是大招牌 (雖然酸味不少人受不了,然後拿來台灣賣的都改良的很嚴重,幾乎都不會酸) 。
看過這位朋友的賜教,家庭煮夫不得不再詳細地說明一下天然酵母麵包跟 sourdough 的關係。
---------------------------------------------------------------------
要用天然酵母做麵包,首先要了解烘焙用酵母。
簡單地說,麵包的原理就是酵母跟麵粉、水之間發生微妙的變化,然後會產生二氧化碳、糖份、酒精,而其中的二氧化碳讓麵糰膨脹。
我們拿來做麵包的酵母可分為兩大類:商業酵母與天然酵母。
在店裡賣的商業酵母,英文學名叫做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者可以戲稱為『吃糖的菌類』;因為它們是在實驗室裡培養出來的菌種,它們活力很強、做麵包很難失敗,加上它們跟水、麵粉作用後,不斷產生糖份,這糖份又不斷供給酵母當做養分讓它們不斷繁殖;所以短短的一兩個小時麵糰就可以完成『膨脹過程』(注意:不是『發酵過程』喔、是『膨脹過程』,因為麵糰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有發酵 fermentation 效果的)。
另一類做麵包的天然酵母、學名叫做 Candida milleri ,它們可以讓麵糰真正發酵。這類酵母做出來的麵包通常被稱為 sourdough。
為什麼許多人會把天然酵母麵包稱做 sourdough (酸麵包) 呢?當然就是因為它的酸味嘛。可是呢、重點來了,大家要知道、不是所有天然酵母麵包都是酸的。現在、讓家庭煮夫解釋給你聽。
首先,會讓 sourdough (酸麵包) 有酸味的,不是天然酵母、而是在麵糰裡一些天然菌種 (bacteria) 自然產生的酸。
更明確地說,sourdough 是天然酵母跟 lactobacillus bacteria (乳酸菌) 共生的產物。乳酸菌在麵糰裡會不斷產生酸,而在整個充滿酸的環境裡、又剛好只有某些特定的天然酵母可以在這種環境裡生存跟繁殖;然後在天然酵母生產繁殖的時候、 產生了二氧化碳、糖份、酒精,而其中的二氧化碳讓麵糰膨脹。這也就是麵包製做的基本原理。
然而,經過科學家研究,在所有可以跟乳酸菌共生共存的天然酵母菌種當中、沒有一種是店裡賣的商業酵母是相同的;因此家庭煮夫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你、很多自稱是麵包大師的人說他們的sourdough 的『酸種』是用商業酵母培養出來的,酸度可以控制得多好又多好... 他們根本稱不上大師。
而且,跟天然酵母共生的乳酸菌所產生的酸、是 lactic acid,它不是真的讓麵包有酸味的酸,真正讓 sourdough 有酸味的是乳酸菌生長繁殖時的副產物 (或者我們可以稱它為『排泄物』、哈哈哈) acetic acid (醋酸)。
現在我們知道天然酵母在繁殖、發酵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乳酸 (讓我們的身體健康) 跟醋酸 (讓麵包有酸味)。那為甚麼 sourdough 麵包的酸味是可以控制的呢?
根據科學家對 sourdough 發酵過程的研究,天然酵母液製做成的(魯邦)液種的儲存溫度在攝氏 8~10 度的時候,乳酸菌不會過度繁殖,因此醋酸產生最少,所以魯邦液種最不會變得很酸。
而用天然酵母魯邦液種做的麵糰,則是在攝氏 17~ 18 度的時候、乳酸菌不會過度繁殖,所以醋酸產生最少、烤出來的麵包只會有淡淡的、像是優格的酸味。
不過呢,在我們居家環境、我們比較不可能讓魯邦液種一直保持在攝氏 8~10 度;所以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魯邦液種冰起來,然後定期拿出來退冰、餵養。另外,天然酵母麵糰在居家環境裡發酵,由於四季的溫度變化,很難可以都在攝氏 17~18 度;而這些程序裡的溫度控制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麵包的口味。
結論就是,如果我們要烤出只帶有微微酸味、又酸中帶甜的天然酵母麵包,我們要把魯邦液種盡量維持在攝氏 6~8 度,把發酵麵糰維持在攝氏 17~18 度。家庭煮夫家剛好地下室有個 food cellar,在夏天大約就是攝氏 18 度;冬天的話,地下室大約就是攝氏 18 度。所以,家庭煮夫烤出來的、都是只帶有微微酸味、又酸中帶甜的天然酵母麵包。
注意:
對我們身體有幫助的乳酸菌、是吃 sourdough 麵包的好處之一;乳酸菌是一種可以在無氧狀態生存跟繁殖的菌種,可是在醋酸過度的環境裡,乳酸菌是會死掉的。所以那些酸味很重的天然酵母麵包、除了吃醋酸以外,事實上對身體沒有太多好處的。
天然酵母麵包的好處:
天然酵母麵包讓你延年益壽
VIDEO
Sourdough Bread Has Most Health Benefits, Prof Finds
Sweet findings for sourdough
Sweet On Sourdough
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lactic acid
what is acetic acid?
糖、我們每天都會從各種食物中攝取到。
可是,糖只不過是一種統稱;要是以糖的成份來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吃到的糖裡頭,分別有葡萄糖 glucose、果糖 fructose 兩種糖的成份。
雖然都是糖、但我們的身體在處理葡萄糖 glucose 跟果糖 fructose 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簡單地說,我們的身體細胞可以輕易地分解葡糖糖 glutose 並把它轉換成身體運動所需的能量,不過,多餘的葡萄糖,會被身體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這也就是多吃甜食會肥胖的原因。
可是我們身體內唯一可以分解果糖 fructose 的器官就只有肝臟細胞了 (透過肝臟先把果糖轉換成葡萄糖、身體才可以吸收)。通常過多的果糖肝臟細胞是無法處理的,所以肝臟就直接把多餘的果糖轉換成脂肪 (lipogenesis)、然後就成了包覆在肝臟外頭的脂肪 (脂肪肝)(註),接著產生過多的脂肪還會包覆在其它的內臟器官週圍、因此肝臟、心臟、血管都會遭到危害。還有,這種肝臟裡頭過多脂肪的傷害跟飲酒過量對肝臟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
在從前,果糖 fructose 只佔我們日常飲食的一小部分;以北美洲人來說,一個人一天只攝取大約 15 公克的果糖,它們的來源是蔬菜跟水果。現在北美洲人每天大概要攝取 60 公克的果糖,這都是拜當今過多的甜食、飲料所賜。
我們日常所吃的精製白砂糖、也就是蔗糖 sucrose,它的成份有 50% 是果糖、50% 是葡萄糖。(所以表示說有一半的成份是會造成脂肪肝)
而在食品工業最常用的添加糖則是高果糖玉米糖漿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 它至少有 55% 是果糖、其餘的才是葡萄糖。(所以表示說有超過 55% 的成份是會造成脂肪肝)
那為甚麼食品工業會大量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呢? 因為它便宜。可是在食品或是飲料裡摻入大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實際上就等於摻入隱形的毒藥,因為它高含量的果糖 fructose 讓我們的肝臟不堪負荷、因而形成脂肪肝,然後引發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等等更多的疾病。
下次,要打開飲料來喝 (或是要吃甜點) 之前,看看它的成份先吧;是不是有用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呢? 還有它到底有多少糖呢?
註:
脂肪肝會導致 ---
增加三酸甘脂 triglycerides。
增加低密度膽固醇 LDL (壞膽固醇)。
增高血壓。
增加內臟外的脂肪包覆。
讓身體組織產生抗胰島素的效應,進而導致糖尿病。
Pumpernickel Bagels
當家庭煮夫有這個構想要做 pumpernickel bagels 的時候,心裡非常自豪說這一定是我偉大的發明。誰曉得一孤狗之後、這才發現,原來 pumpernickel bagels 在紐約相當流行 (售價還不便宜呢),是雅痞紐約客的最愛 (之一)。
其實會想做 pumpernickel bagels,是因為夫人非常喜歡吃 pumpernickel,所以我就想說、如果把 pumpernickel 做成 bagel,這樣就可以讓麵包保存久一點。(bagel 可以冰在冰箱裡,想吃的時候、烤一下就可以吃了)
這 pumpernickel bagel 真的是好吃,尤其是烤了之後、抹上 cream cheese,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 難怪紐約雅痞對它趨之若鶩。
這些 EMBA 造型麵包是 New York Style bagels
要做出四個英文字母、不難...
可是要做成 bagel 的話、得用水先煮過,這還挺難的耶 (會讓字母們變型)。
說正格的,
這個台灣還真的有點越來越奇怪了;
這頭有新聞炒說博士賣烤雞排、惹得郭董跳出來罵人...
VIDEO
另一頭有新聞炒做說 (僅國中畢業的) 麵包大師想唸 EMBA,搞得馬英九總統出面幫他訂了個『吳寶春求學條款』...
VIDEO
其實,這些都是台灣教育出了大問題、才會產生的現象。
博士賣雞排,這沒有甚麼不對,他又不偷不搶不騙,憑的是自己的努力掙錢;可是、問題是,台灣的教育體系是在搞甚麼,要讓一個人唸到了博士、才搞清楚他的未來是要幹甚麼;亦或是,要一路唸到了博士、他才知道他唸的書都不是他喜歡唸的,而且他對於他的將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所以甘脆覺悟去賣雞排。
一個好的教育體系、應該是在一個小孩子開始受教育的時候,就要去幫助他發掘他的長才、讓他找到未來。
同樣的,吳寶春自幼 (國中畢業以後) 跟人學習做麵包,後來奮發向上、靠著自己的努力、天分,還有過人的毅力,終於贏得世界麵包烘焙冠軍;他的精神值得稱道。
現在,吳寶春想上學了,還鬧了一個大新聞,問題出在哪裡???
還不就是台灣的教育體系。
姑且不論吳寶春想上學的目的、只是想要學一大堆名人企業家一樣、在成功以後弄個好聽的文憑來襯托身分與地位,還是他就只是真的想唸書、想學餐飲的經營與行政管理,這都是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第一、如果他真是要個文憑來襯托身分與地位,那就是台灣人只重學歷、文憑的觀念永遠改不過來。第二、如果他是要學餐飲的經營與行政管理,他該要去的是『餐飲專業學校』;像在美國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就是一個培養廚師跟專業餐飲人才的學校。憑良心講,以國中程度去唸研究所??? 真的要加很多問號....
喔、算了,
別讓人家說我們酸葡萄,見不得人家好,
家庭煮夫也要用力烤...
這麼一路認真地烤下去,希望有一天家庭煮夫可以烤出個名堂、然後就可以去台灣申請個 EMBA 唸唸了。
馬總統,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這四個英文字母的麵包作品來申請 EMBA 入學呀???
家庭煮夫因為對蘋果過敏,所以都不太碰蘋果這樣水果。
前一陣子想說用以毒攻毒的毒招來治癒我的蘋果過敏,就連續『嗑』了一個禮拜的蘋果...
乖乖嚨咚這下可不得了,全身起滿了疹子... 害我不得不終止我的食療法 (其實我還是想繼續吃的啦、是老婆要我不吃的!!!)
過了兩三個禮拜、疹子全消了,我又有新出頭了!!! 改吃煮過的蘋果!!!
因為醫生說過我對蘋果的過敏是來自蘋果上的酵素 (enzyme),那把蘋果煮過了、酵素都死了,我應該就不會過敏了吧????
煮熟的蘋果... 蘋果派當然就是最佳的代表了。
為了健康,當然派皮是要用全麥麵粉跟椰子油來做,全麥麵粉加椰子油派皮的缺點就很難把皮桿得薄,不過酥酥脆脆的也是相當可口。
天然酵母做的全麥 Kaiser bun、可以讓 Sloppy Joe 三明治更香、更可口。
傳統的 Sloppy Joe 三明治 ,又稱為 slushy burger,它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原先要做成漢堡肉餅的牛絞肉、煮成鹹鹹的肉醬,然後夾在漢堡包裡就完成了。
在這裡,家庭煮夫要教你一個另類的 Sloppy Joe 三明治的做法,可以讓 Sloppy Joe 三明治好吃一百倍呢。
材料:
1. 牛絞肉 1 磅 (越瘦越好)
2. 洋蔥 半個 切成小丁
3. 紅蘿蔔 1 條 切成小丁
4. 大芹菜 兩根 切成小丁
5. 鹽 少許
6. tomato sauce (paste) 1 杯
7. ketchup 3 tablespoons (喜歡甜的人可以多加一點)
8. nutmeg 1/2 teaspoon (肉豆蔻粉)
9. clove powder 1/4 teaspoon (丁香粉)
10. cumin one pinch (孜然粉)
11. 植物性油 少許
做法:
1. 把洋蔥用油爆軟後,加入牛絞肉爆香、爆熟 (同時加入鹽、跟 7、8、9、10 的香料)。
2. 加入 2、3、6、7 的材料,攪拌均勻,持續拌炒數分鐘之後,加入少許清水 (約半杯);然後把它們換至燉鍋裡,用慢火燉到湯汁收乾即可。
3. 把煮好的 Sloppy Joe 餡料夾在漢堡包 (家庭煮夫用的是自己做的天然酵母全麥 Kaiser bun) 裡、就可以大快朵頤了。(有夠簡單吧...)
註:
Sloppy Joe 三明治、當然要配上些青菜;coleslaw 是最好的佐料。
台灣人講到『金牛角麵包』,大家都會說三峽的金牛角最有名。(家庭煮夫也是聽丈母娘告訴我的啦...)
你我大概不會知道從什麼時候、為什麼三峽竟然會以『金牛角麵包』出名...
不過你應該要知道...『金牛角麵包』的來源... 不是出自三峽。
牛角麵包 Kipferl (因為是全麥麵包,很難烤成金黃色,所以稱不上『金牛角』啦!)
牛角麵包、軟的叫做 Croissant (可頌麵包),它來自法國。
牛角麵包、硬的叫做 Kipferl,它來自奧地利 (Austria)。
依照古文獻的記載,Kipferl 早在 13 世紀的奧地利就出現。
在 19 世紀,奧地利人 August Zang 在巴黎開了一家烘焙坊 Viennese Bakery ("Boulangerie Viennoise") ,Zang 正式把維也納式麵包帶進法國。當時 Viennese Bakery 烘焙的 Kipferl 廣為法國人接受,也因此法國麵包師傅群起摹仿這種來自維也納的美味麵包;然後有人開始改變 Kipferl 的做法,加入大量的奶油、讓 Kipferl 更加好吃,也給了它新的名字 croissant;不過現在無法考據當時是誰先開始用這種加入大量奶油的食譜做出 croissant 的,只知道早在 1850 年,croissant 這種代表身份地位的高級麵包就開始在巴黎流傳開來了。 (奶油是很貴的食材,再加上繁瑣的製作程序,所以是有錢人的食物)
牛角麵包 Kipferl 的質地緊密,跟 croissant 完全不同;
因為沒有使用大量的奶油來製作 Kipferl,所以比較健康。
不過,要讓 Kipferl 香香好吃,在出爐前,還是要在麵包上反覆刷上奶油,刷得越多、麵包就會越香,所以,這個奶油還真的是美實的良伴呀。
其實 Kipferl 的製作算是入門級的 ,它只有一次發酵而已;
台灣人所做的金牛角麵包食譜 (隨便『孤狗』就可以找到一堆),幾乎都是揉好麵糰、做好牛角麵包之後,才讓麵包發酵 (40~50 分鐘)。
奧地利人的 Kipferl 牛角麵包原始食譜是先把揉好的麵糰一次發酵,然後做成牛角之後、就送進烤箱烘焙。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做法,因為只有一次發酵,所以都會讓麵包的質地紮實有嚼勁;如果要健康一點,那就省略掉最後刷上奶油的步驟。像是有些奧地利人就用蜂蜜取代奶油,在烤好的牛角麵包上淋點蜂蜜,這應該也是一種另類的美食享受吧。
台灣軍公教年終慰問金、還有十八趴優惠存款的事情正在被吵得沸沸揚揚的時候,竟然聽到有退伍的職業軍人提出這樣的論點、
『當年我們在軍營都沒辦法回家,也沒有加班費可以領... 現在才領你們一點年終慰問金、十八趴,你們在叫什麼叫呀~~~』
真是他馬的... 讓人賭爛的詭辯!!!
首先,全台灣的男人哪一個沒有當過兵???
我知道,中華民國憲法說我們男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好、這點我認了,誰要我生在台灣,所以我長大了以後就去盡了服兵役的義務。
可是中華民國憲法有規定我們盡義務的阿兵哥每個月就只領一千多塊新台幣的薪水嗎??? (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當時階級最低的自願役軍人可都還有兩萬塊左右的薪水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們職業軍人沒辦法回家、沒有加班費可以領,難道我們義務役是朝九晚五嗎??? 難道我們一個晚上爬起來站兩、三班的衛兵是都有加班費好領的喔....??? 唉,只怪我們命賤,當初不曉得要投筆從戎去幹職業軍人... 雖然沒有加班費,可是至少薪水可以十級跳。
所以說,職業軍人之所以叫做自願役,就是他們是自願選擇軍人這個工作的。可能有的人真的是因為有滿腔的熱誠要報效國家,其它多數的人還不是衝著當年職業軍人那份穩定的薪水、還有一些優惠的補助 (水電半價、子女教育補助... 等等) 才去當軍人的;他們要簽下自願從軍的契約之前,難道他們會不知道職業軍人的工作性質跟工作內容嗎??? 別告訴我說他們是進了軍營之後才知道,原來那份工作是晚上不能回家也沒有加班費的;也千萬別告訴我們,有哪個忠厚老實的人在決定做一份工作之前,都不會衡量薪水、都不去了解工作性質跟內容的。
記得當年我退伍以後第一份工作的薪水 (『哇搭庫西』幹的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喔)、還沒有當時的一個職業士官的薪水來得高;而當年在軍隊裡碰到的那些職業士官可都是一些考不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而已... 這更不用提說,當年軍隊裡的軍官幾乎都是跟大學之門無緣的聯考落榜生、才去唸軍校的。(沒有不敬的意思,只不過是陳述事實)。我可以很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當年他們就是衝著職業軍人那份還算不錯的薪水、跟優渥的相關福利才去從軍的。
當年的時空背景,讓一群人選擇了職業軍人這個當年算是薪水好、福利佳的工作;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的自由選擇,沒有人強逼他們。
他們怎麼到了後來台灣錢淹腳目的時候,才來怪說是誤上賊船呀~~~~~
記得慈濟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歡喜做、甘願受。
我們被中華民國憲法逼著去當兵的人,雖然不歡喜、可也都甘願受了兩年 (有人是當三年)...
再說一次、『歡喜做、甘願受』 啊。
在新約聖經路可福音裡,有一段話,真的非常符合現在台灣的現象 ----
群眾來到聖若翰洗者跟前,問他說、「現在我們該做些甚麼事情呢?」
聖若翰洗者告訴他們說、「有兩件大衣的人,就分一件給那些沒有大衣可以取暖的人;有多餘食物的人,就分一些給那些沒有食物好吃的人。」
收稅人也來受洗,並且問聖若翰洗者說、「老師,我們該怎麼做呢?」
聖若翰洗者回答他們說、「你們不要超收執政者要你們向人民收取的稅金就好了。」
士兵們也問聖約翰洗者說、「那我們該做些甚麼呢?」
聖若翰洗者回答這群士兵說、「你們不可以用暴力豪奪人民的財產,或是用你的權力去亂給別人按上罪名;還有就是、要對你們的薪水滿足。 」
PS.
新約聖經路可福音原文:
Luke 3: 10 - 14
And the multitudes asked him (John The Baptist), "What then shall we do?"
And he answered them, "He who has two coats, let him share with him who has none; and he who has food, let him do likewise."
Tax collectors also came to be baptized, and said to him, "Teacher, what shall we do?"
And he said to them, "Collect no more than is appointed you."
Soldiers also asked him, "And we, what shall we do?" And he said to them, "Rob no one by violence or by false accusation, and be content with your wages."
中國古代有司馬遷編『史記』。
現代台灣則有個楊實秋修改美國歷史!!!
哈囉『阿美哩卡』(Hello America)、『楊實秋報到』
VIDEO
楊實秋讓美國雷根總統在加州被刺殺了第二次....
如果節目播出的時候、有一百萬個台灣人在看,
那麼就有一百萬個人學到了美國新歷史。贊!!!
楊實秋這個人,早在好久好久以前,我就對他印象深刻;
當年 (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吧) 在台北街頭,
經常會在一些大樓側面看到巨幅廣告--- 『楊實秋報到』,
當時對他沒甚麼感覺,只是知道他好像一直都是國民黨裡跑龍套的小人物,每到選舉就想爭取黨提名,『楊實秋報到』 海報的就是這麼來的吧。
anyways,今天終於見識到這個楊實秋的博學多聞,真是厲害、厲害... 不過這也難怪一天到晚就只能跑龍套;因為只會『掉書袋』、結果還掉錯書袋。
不知道為什麼媒體會把不景氣跟甜食扯上關係???
VIDEO
這種甜點,有白吐司 (消化後迅速轉化成糖份)、高糖份的冰淇淋、糖漿、巧克力醬 (高糖份)、高脂肪的鮮奶油.... 你知道你會吃下多少糖嗎???
蜜糖吐司
就在你一邊吃著蜜糖吐司的時候,我們就一邊來讀讀這些醫學報告吧....
1. 糖會抑制你的免疫系統 (抵抗力變差)。
2. 糖會攪亂你身體所需要礦物質的平衡。
3. 糖會讓發預期小孩的生長遲緩。
4. 懷孕期及哺乳期攝取過多糖,會影響小孩的肌肉發展、而導致影響小孩 的運動能力。
5. 喝過多碳酸飲量 (汽水、可樂)的小孩,因為攝取大量的糖,所以對身體有幫助的牛奶反而興趣缺缺。
6. 口服避孕藥用者,在攝取糖以後,血液裡升高的葡萄糖 (glucose)跟胰島素 (insulin)要會恢復到空腹血糖值需要很長的時間。
7. 糖會增加身體內『活性含氧物種』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的生成;『活性含氧物種』會損害身體細胞跟肌肉組織,甚至會致癌。
8. 糖會導致兒童過動、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性情暴躁。
9. 糖會讓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s) 飆升。
10. 糖會讓身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降低。
11. 糖會降低肌肉組織的彈性及功能;攝取越多的糖、你的肌肉組織彈性及 功能就會越差。
12. 糖會讓身體裡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HDL) 降低。
13. 糖會導致身體的鉻缺乏。(鉻缺乏會讓人容易累、身體無力、頭暈、心跳加速、突然感到焦慮、心情過度起伏... 等等。)
14. 糖會導致卵巢癌。
15. 糖會增加空腹血糖值。
16. 糖會導致身體的銅缺乏。(銅缺乏會導致身體的神經系統失調)
17. 糖會擾亂身體對鈣質跟鎂的吸收。
18. 糖會讓你的眼睛提早出現跟年齡有關的視力退化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19. 糖會升高『神經傳遞介質』的分泌:多巴胺、血清素...等等。 (neurotransmitters: dopamine,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20. 糖會造成低血糖症。
21. 糖會導致消化道酸性過高。
22. 糖會導致兒童腎上腺素激增。(腎上腺素過高會導致例如 ADHD 之類的問題)
23. 糖會讓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更難吸收養分。
24. 糖會讓人提早老化。
25. 糖會導致醇 (酒精) 中毒。
26. 糖會產生蛀牙。
27. 糖會讓人肥胖。
28. 糖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 』以及潰瘍性大腸炎的風險。
29. 糖會導致胃潰瘍或事十二指腸潰瘍。
30. 糖會導致關節炎。
31. 糖會導致學童的學習障礙。
32. 糖會導致婦女的『真菌性陰道炎』(yeast infections)。
33. 糖會導致膽結石。
34. 糖會導致心臟病。
35. 糖會導致盲腸炎。
36. 糖會導致痔瘡。
37. 糖會導致靜脈曲張。
38. 糖會導致牙周病變。
39. 糖會導致骨質疏鬆。
40. 糖會導致唾液過酸。
41. 糖會讓人的胰島素分泌敏感度降低 (最後引發糖尿病)。
42. 糖會降低血液裡維他命 E 含量。
43. 糖會降低身體內的生長荷爾蒙分泌。
44. 糖會升高膽固醇。
45. 糖會增加 AGE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物質的產生;AGE 物質就是糖尿病、身體老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中風、肌肉功能退化、白內障...等等)、艾茲海默症的元兇。
46. 糖會阻礙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47. 糖會導致人的食物過敏。
48. 糖會導致糖尿病。
49. 糖會導致姙娠中毒 (血毒症)
50. 糖會導致兒童的濕疹。
51. 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52. 糖會破壞 DNA 結構。
53. 糖會改變人體蛋白質結構。 (因而致癌)
54. 糖會讓皮膚容易有皺紋。(改變膠原蛋白的結構)
55. 糖會導致白內障。
56. 糖會導致肺氣腫。
57. 糖會導致動脈硬化。
58. 糖會讓人體產生更多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LDL)。
59. 糖會破壞人體內的生理平衡。(physiological homeostasis)
60. 糖會降低身體裡酵素運作的活力。
61. 糖跟怕金森氏症的形成有絕對的關連。
62. 糖會讓肝細胞分裂而導致肝腫大。
63. 糖會增加肝脂肪的量 (脂肪肝)。
64. 糖會導致腎臟肥大跟腎臟病變。
65. 糖會造成胰臟傷害。
66. 糖會造成身體水分增加 (積水) 。
67. 糖會造成排便障礙。
68. 糖會造成近視。
69. 糖會讓末端微血管退化。
70. 糖會讓筋腱失去彈性 (變脆)。
71. 糖會造成頭痛跟偏頭痛。
72. 糖會讓女姓容易得到胰臟癌。
73. 糖會影響學童的課業成績。
74. 糖會導致沮喪。
75. 糖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76. 糖會造成消化不良。
77. 糖會增加痛風的可能。
78. 糖會迅速增加血糖。
79. 糖會降低學習能力。
80. 糖會讓身體的兩種血蛋白:蛋白素 albumin 跟脂蛋白 lipoproteins 的效能降低,導致身體缺乏處理油脂跟膽固醇的能力。
81. 糖是艾茲海默症的起因之一。
82. 糖會造成血小板互相黏附而引起血管堵塞。
83. 糖會導致身體賀爾蒙失衡 (有的會過高、有的會過低)
84. 糖會導致腎結石的形成。
85. 糖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 (free radicals) 以及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自由基跟氧化壓力都會影響身體的生化作用,也與許多退化性疾病有關聯,包括癌症、糖尿病、過早老化、老年癡呆症及許多其他疾病。
86. 糖會導致膽管癌。
87. 糖有導致年輕孕婦胎兒過小的風險。
88. 糖會導致年輕孕婦早產。
89. 糖會讓食物通過消化腸胃道的時間變慢。
90. 糖會增加膽汁在糞便裡的酸度跟濃度,以及會讓大腸裡的細菌酵素數過高,這都是大腸癌的成因。
91. 糖會增加雌二醇 (estradiol),雌二醇會形成男人身體裡的雌性激素 (estrogen)。
92. 糖跟腸胃裡的磷酸酯脢 (phosphatase) 結合後、會破壞磷酸酯脢;磷酸酯脢是一種消化酵素,若是磷酸酯脢被破壞了,就會產生消化過慢與消化不良。
93. 糖會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94. 糖會讓人有成癮現象 (像毒品一樣)。
95. 糖會讓人有酒醉的現象 (像喝酒一樣)。
96. 糖會讓月經前不適症狀 (PMS) 加劇。
97. 糖會讓人容易造成情緒不穩定。
98. 糖會讓人增加食慾而吃過多的食物、引起肥胖。
99. 糖會讓『注意力缺乏症』 (AD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兒童的病情加重。
100. 糖會讓腎上腺素的功能作用遲緩。
101. 糖會阻斷血液攜氧至腦部。(因而產生嚴重的 food coma)
102. 糖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103. 糖會增加罹患『脊椎灰質炎』的風險。
104. 糖會導致癲癇。
105. 糖會讓人的血壓的收縮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升高。
106. 糖會導致細胞壞死。
107. 糖會導致青少年行為脫序。
108. 糖會導致攝護腺癌。
109. 糖會造成新生兒脫水現象。
110. 糖會導致孕婦生出體重過輕的胎兒。
111. 糖會讓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加劇。
112. 糖會增加血液中的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血液中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會導致早發冠心病和中風。
113. 糖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114. 糖會增加罹患『小腸癌』的風險。
115. 糖會導致咽喉癌。
116. 糖會引起身體囤積過多鹽份及水份。
117. 糖會引發輕微的記憶喪失。
118. 如果餵初生嬰兒糖水,他們在成長期會喜歡喝含糖飲料甚於白開水。
119. 糖會造成便秘。
120. 糖會造成婦女糖尿病患者的腦退化。
121. 糖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122. 糖會引起『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肥胖等等症狀;有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高危險)
123. 糖會導致懷孕婦女胚胎的神經管有缺陷。
124. 糖會造成氣喘。
125. 糖會增加『腸躁症』的機率。
126. 糖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127. 糖會導致直腸癌。
128. 糖會導致子宮內膜癌。
129. 糖會導致腎細胞癌。
130. 糖會引起肝腫瘤。
131. 糖會增加肥胖人血液中的發炎指標 (marker);發炎指標高會造成新陳代謝異常,進而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艾茲海默症、怕金森氏症、癌症...等等。
132. 糖是導致續發性青春痘的重要原因之一。
133. 糖會毀了性生活。(糖會讓控制性荷爾蒙分泌的基因失去功用)
134. 糖會引起疲累、神經緊張、情緒不穩、沮喪。
135. 糖會讓身體細胞減少吸收必需的養分。
136. 糖會增加血液中的尿酸。
137. 糖會增加血液中的 C-胜肽 (C-peptide) 濃度;C-Peptide 為胰臟製造胰島素程中的副產物,過多的 C-胜肽有導致攝護腺癌的風險。
138. 糖會讓身體容易發炎。
139. 糖會導致憩室炎。(結腸膜發炎,導致大腸內形成膨出小囊、即憩室)
140. 糖會抑制『睪酮素』的生成。
141. 糖會讓視覺空間記憶 (spatial memory) 變差。
底限是、自然攝取的糖份 (水果、疏菜、乳製品當中的天然糖份) 是 OK 的;其餘外加的糖、就是身體健康的殺手!!!
讀完這些資訊、你還會繼續夯你的甜食嗎...
PS.
1. 這些糖的壞處,都是 Nancy Appleton 博士蒐集了大量的醫學報告後舉列在她的著作裡 --- Suicide By Sugar: A Startling Look at Our #1 National Addiction。
2. 糖是人身體必須的重要養分,我們吃了含澱粉的食物後、會轉化成糖份;或是其它含有自然糖份的食物都是糖的來源。可是過分的攝取糖、就是身體的負擔。依據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的建議,婦女一天最好不要攝取超過 24 克的糖。24 克的糖等於六茶匙的糖、或是大約一罐汽水的含糖量。
總之,你現在正在吃甜食嗎??? 用你的算數、用力算算你吃了多少糖吧...
天然酵母全麥吐司
記得有人問過家庭煮夫、天然酵母液可以拿來做吐司麵包嗎? 要怎麼做呢?
天然酵母當然可以做吐司麵包。
因為天然酵母液的發酵強度沒有商業酵母來得好,所以勢必是要長時間發酵,可是長時間發酵又會讓麵包過酸,這會讓麵包口味過重,不太適合拿來做三明治。
所以,取其折衷的辦法就是,多加一點天然酵母液種、讓發酵時間縮短一點就可以了。
材料:
A. 兩杯半至三杯全麥麵粉 (家庭煮夫用的是加拿大最佳品質的紅春小麥全麥麵粉)
B. 一杯半天然酵母液種 (隨便哪種天然酵母液種都可以)
C. 蜂蜜一湯匙
D. 適量的水 (室溫)
E. 鹽一茶匙
F. 椰子油 1/4 ~ 1/3 杯 (也可以用奶油取代)
450g 加蓋吐司模型 (197x106x110mm)
做法:
1. 把所有材料、除了椰子油之外攪拌均勻成軟硬適中的麵糰,稍微揉一下就可以 (約兩三分鐘)。
2. 把揉好的麵糰放在稍微密封的容器裡,靜置一個小時,然後拿出麵糰,加入椰子油 (或是奶油),然後把椰子油跟麵糰完全揉均勻 (約 5、6 分鐘);把揉好的麵糰再放回稍微密封容器內,讓它做第一次發酵至兩倍大 (約 2 ~ 3 小時,視天然酵母的強度跟室溫而定)。
3. 把第一次發酵好的麵糰拿出,排氣,然後均分成三等份,整型成圓球狀,排入吐司模 (吐司模要事先上一點油),蓋上吐司模,讓它進行第二次發酵到大約 1.5 倍大 (約 1.5 小時);然後放入已經預熱華氏 400 度的烤箱 (中層) 烤約 45 ~ 50 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解說:
一、材料中蜂蜜的作用是幫助發酵 (蜂蜜有幫助發酵的功用),並不是要讓吐司麵包有甜味。麵包的甜味事實上是來自麵粉長期發酵產生的。家庭煮夫的食譜是不加糖的!!!
二、讓麵糰靜置一小時是讓它自我分解 (autolyse),還可以讓酵母活躍起來;因為天然酵母活性較弱,如果一開始就加入油脂去攪拌麵糰,麵糰裡的酵母會被油脂包覆住而殺死。
三、依照家庭煮夫給你的材料量,麵糰發酵好之後,會比平常的吐司麵糰來得重 (約 20%),這是正常的,因為天然酵母麵糰若要滿模,是必須要多一點量的,還有天然酵母麵糰烤的時間也要稍微長一點。
Sourdough Whole Wheat Parisien
巴黎香 Parisien 是家庭煮夫看日本人的麵包書學來的;
其實它就是大一號的 Baguette 吧。
不過巴黎香的整型方法跟 baguette 不太一樣;它的整型是跟 Bâtard 差不多,只是在最後把麵糰搓成細一點、長一點就可以了。
黑麥麵包
好久沒有做黑麥麵包了,
這款黑麥麵包不是天然酵母的,只是用及少量的商業酵母、長時間發酵,口味一樣棒。
丐幫幫主一出、無人能擋 (圖片來源:Internet)
話說馬纓九 在四年多前由校園裡最大幫派 --- 摑民黨 的推舉、順利地當上了一統國中 的扛壩子...
自從馬纓九 坐上扛壩子這個位子,他就放縱手下白賊義 、林液士 等一干小儸儸在校園裡到處圍事、四處強收保護費;又仗藉著尹乞冥 、賴杏圓 ... 這些馬屁精們幫他歌功頌德;反正就是讓人家以為他這個扛壩子好像是恩主公 一樣,孰不知,同學們被收了保護費、卻得不到馬纓九 的照顧,馬纓九 甚至還不斷地要加收同學的保護費,搞得同學間怨聲四起、可是卻也是人人都敢怒而不敢言。
這時、就在隔壁學校有一位叫做精記學人 的同學,向來就是以講實話聞名江湖,因為他行事正直、講話公正、誠實,所以在江湖上算是個人人尊重的角色。
精記學人 長期觀察馬纓九 這個扛壩子的做為以後,他實在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馬纓九 這個人怎麼都已經幹第二任期了,為什麼還把這個好好的學校搞得這麼亂糟糟的、一團烏煙瘴氣。精記學人 的正義感又油然而生,就在一次江湖人士的例行聚會裡,精記學人 毫不客氣地當眾告訴大家、「Ma The Bumble 這個馬、真是個 bumbler!....」(精記學人 是個英語人 啦。)
哇、這下可不得了了,馬纓九 扛壩子竟然被精記學人 叫做 bumbler... 消息在一統國中 裡傳開來了;一統國中 裡那些長期被欺壓的同學們不禁大聲叫好、「對!馬纓九 bumbler、馬纓九 是個笨蛋!」
這看在馬纓九 屁股後頭的馬屁精們眼裡,怎麼能夠吞得下自己扛壩子被人叫做笨蛋的這口鳥氣,尤其是心裡更想著、「要是自己的扛壩子是笨蛋,那我跟著他、不就是個蠢蛋了嗎???!!!」所以大家不約而同跳出來替扛壩子解圍、「... bumbler 不是笨蛋啦... bumbler 不是笨蛋啦... bumbler 不是笨蛋啦...」
其中還有一個扛壩子的兒時玩伴叫做沈侶旬 的,主動要出面要幫馬纓九 跟精記學人 喬,他要跟精記學人 喬的事情、當然就是要精記學人 出來澄清馬纓九 不是笨蛋,要精記學人 說馬纓九 只不過是『行事猶豫』而已;至於精記學人 數落馬纓九 當上扛壩子後的一些糗事,沈侶旬 倒也沒想跟精記學人 計較。也不知道是沈侶旬 真的有跟精記學人 喬好、還是沈侶旬 自己膨風,反正後來就是沈侶旬 公開跟大家講說精記學人 有給他一份書面說明,說馬纓九 不是笨蛋。不過後來聽說沈侶旬 還是認為自己的表現不夠傑出,為了再討扛壩子的歡心,他公開跟精記學人 下戰帖、說要『釘孤支』,他說他也要把精記學人 他們自己學校的扛壩子把他們自己學校搞得烏煙瘴氣的一些鳥事拿出來數落數落。
不過,看來沈侶旬 的大動作也沒辦法讓馬纓九 開心起來;馬纓九 心想、「林北平常養你們這些廢物、蠢蛋算是白養了;三天兩頭不是給我搞貪污被抓到、就是跟別的幫派頭頭搞掛勾一起合照... 現在我這扛壩子又這麼讓一個外人欺負、罵我是笨蛋!!! 啊你們這麼隨隨便便吠個兩聲、就算是幫我這個大哥出頭了嗎???」
於是,馬纓九 親自出馬烙人了,他跟精記學人 烙下很話、「你好膽就麥兆、林北現在就去烙人在你們學校門口堵你!!!」
不一會,馬纓九 出現了,背後站著在江湖上素有『大濕人』之稱的餘光中 ;餘光中 冷笑了一聲,然後輕輕地摸了摸馬纓九 的腦袋瓜,緩緩地說出、「纓九 乖!別管別人說甚麼,我說你不是笨蛋、你就不是笨蛋;知道嗎、你不是笨蛋... 你不過就是大智若愚罷了。我們別理那個精記學人 ,他懂個屁呀???!!! 我可是英國文學的大濕人耶。你就繼續安安穩穩當你的扛壩子!還有,現在我正式給你加持、封你為丐幫 幫主,這麼一來你就是天下第一大幫的幫主了,所以下次要再有人罵你笨蛋的話,就像以前你出事的時候一樣,隨便找個小弟出來扛、給他點安家費就好了啦。OK???!!! 來、乖!!! 最後再跟我說一次... 我、馬纓九 不是笨蛋!!!」
馬纓九 倒也聽話,自己就喃喃自語地說著、「我不是笨蛋、我不是笨蛋... 我只不過是個 bumbler!!!」
喔、對了,後來聽說那次餘光中 因為幫馬纓九 解了圍,還得到了一支新的手錶呢!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
Is he really a bumbler???
(Is he a real bumbler???.... whatever)
因為馬英九的無能、全台灣人都學了一個英文字 bumbler。馬英九還真的讓台灣人跟國際接軌了 (馬英九念茲在茲的心願)。
英國 The Economist 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犀利的文章 Ma The Bumbler : a formal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 。
此篇文章一出,台灣國內的媒體大眾開始著墨在這篇文章的標題,因為依照字面的翻譯,The Economist 的這篇文章好像是絲毫不留情面地指出馬英九是個笨蛋 (bumbler),然後在短短的 570 個字的文章裡,作者把馬英九執政四年半以來所有的『笨蛋政績』洋洋灑灑地列出。
其實 Ma the bumbler 事件的焦點、不是要怎麼樣把 bumbler 翻譯成中文,重點是馬英九在這四年六個月裡真正的執政成績。
細讀過這篇文,每個人都一定會同意馬英九在這四年半的執政、不只是毫無政績可言,甚至是把一個好好的台灣搞得亂糟糟。所以,在文章裡、作者才會一真見血說出馬英九是個 ineffectual bumbler。
不管是不是像台灣媒體的翻譯、馬英九是一個『無能的笨蛋』,還是像 The Economist 事後出面緩頰說、台灣媒體都亂亂翻譯... 馬英九不是笨蛋... bumbler 真正的意思是說馬英九『行事猶豫』啦...。這些解釋都掩蓋不了馬英九一事無成、甚至是『生雞蛋的沒有、放雞屎的一大堆』的事實。
不過說真的,The Economist 這個事後解釋,還真的有點算是硬抝,因為在現代英語裡,在絕大多數的場合裡、bumbler 真的都是被拿來當做 knucklehead、duffer (都是笨蛋的意思) 之類的同義字。至於經常拿來形容做事猶豫或者是反反覆覆的政客的字眼,家庭煮夫最常在報章雜誌看到的是 wishy-washy,相信 The Economist 不應該會不知道才是。
想不到,好像整個台灣都在爭辯 bumbler 到底是不是笨蛋,尤其是馬英九的死忠支持者翻遍各大英文字典要證明 bumbler 不是笨蛋、再加上 The Economist 的事後解釋,馬英九跟他的馬屁精們、以及執迷不悟的支持者們,全部都緩了一口氣:馬英九不是笨蛋耶!
唉!可憐的馬先生,先是 The Economist 乎了他一個大巴掌;然後那些護主心切的馬屁精跟支持者又乎了他另一個大巴掌!(Obama 也常被人說是 bumbler,怎不見美國有什麼『保皇黨』出來說要查韋氏大字典替 Obama 解釋 bumbler 是甚麼意思...。所以,馬屁精們的解釋、不等於是對馬英九是笨蛋之說火上加油嗎?這不就等於乎了馬英九第二個大巴掌嗎?!)
認真去讀讀 The Economist 的文章,人家也不過就是一一指出馬英九的『不良政績』,馬英九要做的就是拿出真正可以讓廣大台灣人感受是好的政績來給大家看,這不就可以證明他到底是不是 bumbler 了嗎...。千萬不要一天到晚再提那些有多少國免簽是政績... 對於日子都過不下去的人民,飯都快沒得吃了、免簽要幹麻...
在讀過 Ma The Bumbler 這篇文章後,家庭煮夫的淺見、認為 bumbler 在文章裡真正的解讀應該是 screwup,screwup 比較接近的中文意思就是搞砸事情的人或者是失敗者;更粗的字是 fuckup,這些都是在同義字辭典裡可以查到的, bumbler 在某些場合是等於 screwup、fuckup;因為在馬英九這四年半的執政、真的是把台灣搞砸了 (怎麼搞砸?The Economist 都一一數清了);馬英九要證明自己不是 bumbler 的話,他還有三年半的時間來證明。
身為台灣人,即使是人在海外,也希望看到台灣好,更不願意見到一個好好的台灣被人搞砸了。家庭煮夫知道,要寄望馬英九先生在他剩下的三年半任期裡,可以讓千瘡百孔的台灣變得多好、好像有點像是『阿婆生子』;可是至少我們可以乞求老天憐憫、拜託馬英九英先生不要繼續爛下去,就算是不要做事、不要講話,天天游泳慢跑都沒有關係,至少讓大家還有一個不是支離破碎的台灣,讓下一個真正有能力、不是 bumbler 的總統來拯救台灣。
PS.
Obama 被罵 bumbler...
VIDEO
這個小夥子、他是個 bumbler...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