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6, 2010

【一篇轉載】



圖:很多華人背井離鄉,移民加拿大,為的就是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擺脫在中國擠獨木橋的命運。然而,骨子裡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使他們在加拿 大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延續原來的老觀念。中西教育的差異讓父母們面臨很多從來沒有遇到的挑戰。


可憐華人移民父母心 加拿大遇挑戰

【大紀元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在中國,看到兒女成績好,最終能上大學,就讀一個有利求職且高薪的專業,就是父母最感安慰的事情。 這種想法也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移民來到加拿大後,很多華人家長還是這樣的觀念,不僅得不到本地社會的認同,也會遭遇在西方教育下成長兒女的牴觸,有時可 能導致預想不到的結果。

逼子女讀書拿高分效果未必好

對比一下多倫多的報紙,會發現中文報紙上的補習社廣告比英文報紙 多很多。很多華人家長認為上大學是子女成功的保障,他們可以用金錢、時間,加上各種家庭政策,使子女盡量拿最高的分數,上最好的大學,讀最好的學科。

多 倫多教育局教育研究統籌邱綺雯說,教育局所做的一個家長調查顯示,10個華人家長中有9個半說要子女讀大學。不過,作為研究工作者,她知道在背後有很多年 輕人坎坷、悲傷的故事。這幾年,很多華人學生以高分數入大學,但在大學第一年成績急劇下降,有人甚至被學校停學。

她說,很多學生很艱難讀完 了大學,但因為所學的不是他們喜歡的學科,覺得很苦。那種挫敗感能使人失去自信,不少人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甚至產生自殺的傾向。

多倫多 臨床及法證心理學家李成富博士在一個家長研討會上說,很多年輕人來到他的辦公室,很不開心。有些在讀大學,有些已經畢業在工作,才發現他們所選擇的完全不 是自己喜歡的科目。「很多時候是家長替他們挑選了家長認為理想的科目,為他們的前途舖了一條家長心目中的康莊大道。」

加拿大的教育系統並不 認為拿高分及上大學是第一重要的。多倫多教育局學術副總監Donna Quan說,教育局強調學生在身體、思想及精神方面同時得到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商(IQ)固然重要,但情商(EQ)的發展更重要。

今年剛從 大陸來多倫多讀高中12年級的東東說,在大陸有做到午夜後也做不完的功課,在加拿大,有時半小時就能完成當天的功課,那種感覺就像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父母不敢聲張 心裡默默承受

在加拿大,家長如果強制子女多讀書還可能招來麻煩。如果學生在學校被發現有皮外傷,或者表現出來精神 不正常,學校會報告兒童保護會。如果被認為是家長造成的,兒童保護會可能會把孩子帶走。

很多華人家長明白加拿大的法律,不敢用強硬的辦法管 教子女,但看到子女沒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時,還是又急又擔心。

來自香港的珍妮只有一個女兒,在多倫多大學讀心理學,2年級的時候自己停學 了。去花店打了一年工後再回大學讀媒體專業,現在已經3年級。

「我們的一代有些舊傳統,喜歡為子女安排將來。」 珍妮說,這與加拿大教師對學生的那種尊重形成強烈的對比。

她說,女兒原來是喜歡心理學的,可能是個別老師的教學方式她不喜歡,覺得很悶就不 讀了。「現在環境太自由了,我們以前遇到這類事一定會堅持讀下去。」

對於女兒停學後還去花店工作了一年。珍妮說:「我們都不高興,但知道這 樣的事在加拿大很一般。」

珍妮的女兒去打工不是為了掙錢讀書,而是想用一段時間思考,看看自己到底該讀什麼學科。珍妮與先生雖然不高興,但 只好忍著。

「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經驗使我知道,與孩子爭執,最後必然自己是失敗者。」 珍妮說,加拿大的教師很尊重學生,學生比較自我,不怕權威。做什麼事情最重要是自己「喜歡」。

朱利婭屬於幸運的母親,兒女都是學校的頂尖學 生,女兒讀醫科成為了醫生,兒子讀會計及企業法律,在私人企業任管理職務。從小到大,孩子的學習都不用父母操心,而且最好都選擇了華人社區普遍認為的好職 業。

但朱利婭也有煩心的時候。女兒讀完大學,選專科的時候,幾家醫院都只填了婦科一個志願。按她女兒的成績,被錄取應該沒問題。朱利婭卻不 喜歡。她說:「我知道婦科醫生要做墮胎手術,會造業的。」

朱利婭常去佛廟。一次在廟裡向一名師姑請教辦法,師姑說,你只有為她多唸經。朱利 婭說:「我心裡不舒服,但也沒辦法使她改變主意。」

結果是,婦科沒錄取她女兒。第二輪申請時填了麻醉科,結果獲得所有醫院的錄取通知。

女 兒當時不高興,但現在一直在這行業工作,也很安穩。朱利婭說:「我心裡很舒服,做麻醉好,幫人減輕痛苦。」

加拿大強調學生身心同時發展

加拿大隊孩子的教育,更重視整體發展。多倫多教育局學術副總監Donna Quan表示,父母除了關心子女的學科成績外,還要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在生活的精神層面有沒有參與,是否與同齡人有積極的關係等。「我們要看學生的社交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關心子女心理發展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

紫薇讀完初中時從大陸移民加拿大。在中國她屬於落後生,老師 管得越嚴,逆反心理越強,對老師的怨氣越大,也就越不愛學習。紫薇的母親胡女士說,來到加拿大以後,老師給予許多的表揚,紫薇的心情及成績看起來都好了。

胡 女士說,她想做一個開明的媽媽,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在表面上給她施加壓力,只是旁敲側擊的跟她講道理。「但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多年以後,她還是跟 我說:儘管媽媽嘴上沒有說什麼,她還是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並說,壓力對她來說只能起反作用,會使她感到疲勞和更大牴觸。」

李成富博士指 出,其實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並非強調讀好書就行。孔子說的六藝排位是:禮、樂、射、御、書、數。書及數排在後面,而被現代人忽略的人際關係技能如禮、樂等 排在前面。

他說,其實智商只不過是一塊敲門的磚頭,智商並非最重要的因素,情商高才能使人不斷向上。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

珍妮對自己教育孩子的歷史不滿意。她說,雖然女兒成績挺好,但上網時間太長,17歲就有男朋友,不聽父母建議,等 等。如果有機會重做一次,她一定會投入更多精力,把女兒教的更好。

她表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玩遊戲機。小時候只允許女兒一次玩一個小時。 長大後她在自己房間裡關著門,就沒辦法控制了。現在想起來,最好是更嚴格地節制玩遊戲及上網。從網上吸收的東西使孩子形成觀念後,父母講的話就很難聽進 去。

不過,珍妮說,她不會來硬的,而是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開始跟她講道理,讓她養成讀書的習慣。「我覺得是這樣,給孩子讀文學的書籍最好。 我自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後,對電腦遊戲就沒有興趣。」

「因為在網上參加聊天的人你控制不了。所以最好少讓孩子上網,多讓他們看書。」

珍 妮認為,父母的世界觀比較傳統,應該更好。現在社會的道德觀念比以前差,還不容易被人察覺出來。比如色情及暴力,可能沒什麼人認為好,但現在的電影電視充 斥了這些內容,好像沒這些就沒人會看一樣。她說:「小孩像張白紙,越在小的時候給他們灌輸正確的觀念,就越好。」

0 共鳴:

Post a Comment

Wanna say something? Shoot....
(Comments on this blog are not moderated, however, the offensive ones will be deleted!)
有話想說?那就別再撐了...講吧!
(你可以匿名留言;不過若是家庭煮夫認為不妥,將逕自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